剧情介绍

  苏联解体后那个“疯狂的九十年代”,在俄罗斯北方一座工业城市。主人公伊万是一名雅库特人(少数族裔),因为20多年前那场不光彩的茹侵阿富汗战争留下了脑震荡,现在是一家锅炉房里的工人。一位当地的黑道大佬是伊万从前的战友,常常利用锅炉房来毁尸灭迹,“没关系,他们都是一些坏人”,如此,他安慰伊万说。但直到有一天,当Skryabin的女儿因抢走了这位朋友女儿的男友而被送进锅炉时,伊万才开始醒悟。战争并没有结束。
  影片是一部极端残酷的暴力现实主义作品,可谓延续了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一贯大胆黑色的风格。他执导的《兄弟》、《畸零与色情》等片让主流媒体难以接受,克里姆林宫最喜欢的导演Nikita Mikhalkov(《毒太阳》)也曾出面攻击称《兄弟》的主人公“充满破坏欲”,“荼毒青少年的思想”。不过在2010年底俄国影评人们颁出的“白象”奖中,《火炉工》摘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评论:

  • 桐雨 9小时前 :

    歇斯底里症最初是被定义为“女性病”,认为是子宫异动造成的。没有这个背景资料这电影很难看懂,会觉得是为了女权在给男人泼脏水,但荒谬医学史上确实有这么一段,Chabot是弗洛伊德的老师,行医三十多年,弗洛伊德后来承认了了歇斯底里症有男患者,才解除了只有女人会得精神病的说法(确实非常荒谬)。歇斯底里症其实就是精神病,狂躁抑郁焦虑等等都包括在内,电影中演的其诊断方式过于荒谬,我怀疑是否真的会把没有倒地抽搐等不能自控行为的人被当成精神病去治,仅仅因为她说了一句父亲不能接受的话,或者放跑了一个病人,感觉电影在这里过分矫情了,不甚合情合理,以至于医生从子宫治疗歇斯底里症这一很有可能的历史恶性也被打上了怀疑的问号。

  • 盍依凝 4小时前 :

    本以为魔法屋和外婆背后隐藏着什么黑暗的秘密,然而修复魔法屋的方法竟然是米拉贝去拥抱伊莎贝拉,这剧情是迪士尼动画写出来的?

  • 林曦 5小时前 :

    未知的东西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东西为何要一概归类于疾病,因为和这个时代的观念相悖就被扼杀掉的意识,人,真正的本我,躯壳是我,身体里的精神,灵魂是我,躯壳和灵魂的关系也是我,谁才是真正的疯子?

  • 邴慕晴 4小时前 :

    被打上标签之后,人生很有可能就不是自己的了。所谓命运,并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去对抗的东西。

  • 骞星 7小时前 :

    3.5颗星,从护士长身上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另外从一个角度证实了通灵的存在。

  • 藏浩渺 2小时前 :

    “疯女人”是被制造出的,时至今日它也仍是操控和剥夺话语权的最常用、最便捷的手段,即便不至于到“疯癫”的程度,仅仅用情绪不稳定、歇斯底里之类的污名就可以轻松抹杀女人和她们话语的可信度,还常常借理性、科学、研究来粉饰。医生们以“研究”为名对疯女人凝视和赏玩的一幕,与《小姐》里“绅士们”来听读书的一幕多么类似。耐人寻味的是直接实施压迫折磨的人也同为女性,而这些女性拥有的所谓权力和地位实际上也从未真正属于她们自己。

  • 梦诗 5小时前 :

    在疯女人的舞会中,最荒诞的却是衣冠楚楚的男人。处在如此环境之中,不疯也会被逼疯。

  • 甄半兰 6小时前 :

    为什么她没有自主决定命运的能力,因为她不能有

  • 萱淑 9小时前 :

    后来的洗白又太生硬了,突然就变得和蔼可亲了,突然就和米拉贝和解了。

  • 轩辕经纶 0小时前 :

    从片头的老奶奶夸奖小时候的女主是最特别的,到前段老奶奶夸奖小男孩是最特别的,到过程中老奶奶一直歧视女主,到最后一无所有被迫和女主和解。这明显就是一个糟老太太的故事。突然的和解和歌词的内容有让我觉得恶心而肉麻。

  • 远星 6小时前 :

    很《百年孤独》了,一家几代人的爱恨情仇不管命运怎么变迁依然不离不弃相聚在一个屋檐下,部分歌舞场景还是很有想象力的,最好听的是西语那首。但价值观有点不合时宜了,如果家庭是原罪,又何必不离不弃?“让家人骄傲”的slogan也未免太老旧太不符合迪斯尼如今LGBT老巢的称号。

  • 苦贞韵 2小时前 :

    大家吐槽迪士尼童话的陈旧套路,当公主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没有一首歌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再来一首。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子里全是这个嘲讽,女主角遇到几个难题,就唱几首歌吧,叙事的逻辑不重要,唱歌就行。这部电影的迪士尼童话世界里,美好生活要靠爱和魔法,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也是靠新闻的魔法,可能这就是我们喜欢魔法的原因吧。

  • 芝涵 9小时前 :

    看完不禁感叹这个社会给予女人的禁锢实在是太残酷了。想起了Virginia Woolf的书A room of one’s own。

  • 箕芳苓 8小时前 :

    画面眼花缭乱,但对叙事来说都是无用功,请让我回到音乐推动剧情的迪士尼年代吧,而不是近两年的大型MV。而且歌也不好听啊。

  • 虎和同 5小时前 :

    关于女性意识/形态,就感觉差了一口提神的气,是不是剧本没有打磨好还是本就是如此粗糙。《飞越疯人院》+《第六感》+《小姐》的容概版,其实就是将《小姐》的思想束缚换了个背景。对于宗教,对于上帝,对于西方鬼神之说。"有的人看见神明就是正常的,而我看见鬼魂就疯了。"可怕的不是看见鬼,而是惧怕鬼的人。一幕幕残忍的歇斯底里症治疗,一层层想要和解的鬼魂述说的纱窗,一件件华丽的衣服,一场最后高潮的舞会,就是一群疯女人的一生。有的人取悦男人沦为案板上的鱼肉,有的人因为残疾只能供男人泄欲,有的花枝招展只为疯狂一舞。疯女人的聚会,疯女人的宿命,疯女人的残忍与束缚,尽在最后的高潮里了。 @2021-10-09 22:11:10

  • 晨香 7小时前 :

    所谓的疯女人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但是她们身上有人性;衣冠楚楚的医生反而有种种毫无人性的丑陋,非常讽刺。结局还是非常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

  • 青凝丝 2小时前 :

    引人入胜,尽管有一些单薄性和随之而来的可预见性

  • 沈运鹏 9小时前 :

    伊莎贝拉也是同样的问题,和米拉贝水火不容几十年了,结果两人一起唱首歌就和解了。

  • 祖依然 4小时前 :

    “决定权在你父亲手上,应该说曾经在你父亲手上”。从女性观影角度来看,父权的压制、环境的迫害的压抑感十分真实。但凡作出与旁人期待不符合,就会认为你有病。电影里的女性在男性眼中不过是实验品、发泄处、一件可交换的商品,但偏偏不是人。舞会就像把控制着这些肮脏想法的外衣剥去,让他们有肆意发泄的端口。反正她们是神经病,没人在乎,说出去也没有人相信。

  • 琬初 5小时前 :

    结合了好多法国的精神分析,沙可和他的治疗,催眠,以及歇斯底里被看作是女性反抗父权的症状,患者照片和医生诊断的相互参照关系...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