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报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1995

导演: 埃罗尔·莫里斯

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有趣、新奇、令人不安的故事,是对一个女人由于对浪漫的执着妄想而游走在生活边缘的生动描述。三十年前,当林赛-罗翰和小甜甜布兰妮的私生活还未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怀俄明州小姐乔伊斯-麦金尼已经是众多媒体竞相追逐的八卦对象。导演莫里斯的镜头跟随着这位选美皇后的经历揭开了她淫乱的旅程。乔伊斯金发碧眼、身材傲人,并拥有高达168的智商,可是她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错误的梦中情人——他带她走遍了大半个地球,也带她入狱,曝光了他们的性生活,让她上了各大小报的头版。乔伊斯复杂的爱情迷宫,让她犹如面对着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其中包括持枪绑架、摩门教徒、有伤风化的照片、魔术内衣和放荡的性生活等等,直到有一天她无止境的梦终于在韩国触礁…… 《小报》是由肯特·盖文主演,埃罗尔·莫里斯导演的影片,讲述一个有趣、新奇、令人不安的故事,是对一个女人由于对浪漫的执着妄想而游走在生活边缘的生动描述。 幕后花絮 通过1978年那部具有开创性的《天堂之门》,埃罗尔-莫里斯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纪录片的固有看法——他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展现一段世俗并怪诞离奇的历史。这位出生于纽约的导演,两岁时失去了父亲,和哥哥一起被身为音乐老师的母亲一手带大。到了15岁,莫里斯去往一个位于佛蒙特州的寄宿学校读书,并开始演奏大提琴。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阅读大量书籍,并迷上了看电视,定期去看周六午后的演出。那些三十年前的恐怖片,依旧能让他觉得吓人。自1969年从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毕业后,莫里斯曾经打过一小段零工,做过有线电视推销员和论文枪手,并以非传统的方式成功申请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学习机会,研习科学史。在1972年,他又前往伯克利分校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经过多年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莫里斯一直没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后来,他花了大量时间泡在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终于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电影事业。在希区柯克的作品《精神病患者》的启发下,他开始探访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与德国著名导演赫尔佐格一起制定拍摄计划,踏出在电影旅程上冒险的第一步。在2003年,他凭借纪录片《战争迷雾》走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 与许多导演热衷于为名人拍传记纪录片不同,莫里斯的新片将镜头对准了观众生疏的乔伊斯-麦金尼。他是在《波士顿环球邮报》的一篇文章中得知乔伊斯的,便立刻联系了远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她。他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不过这个女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我时常觉得许多真实的故事能结合两种迥然不同的元素,而她的故事正是这样典型的例子。文章里提到了克隆狗,而在结尾处,他们还暗示伯南-麦金尼就是乔伊斯-麦金尼,她有着一个长达三十年的性与束缚的故事。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兴趣。”不过,最终请麦金尼出演这部传记片并不容易,因为当时那篇报道当出来后,许多记者纷纷上门想要采访她,让她不胜负荷。而她也并不想拍什么电影,于是莫里斯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大概过了6、7个月,他被要求做个名为《小报》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他又联系了已经搬家的麦金尼,告诉她只会有一些采访。这才促成了这部电影的最终问世。 A documentary on a former Miss Wyoming who is charged with abducting and imprisoning a young Mormon Missionary. Academy Award-winner Errol Morris (2003 Best Documentary - The Fog Of War) follows the stranger-than-fiction adventures of Joyce McKinney, a former "beauty queen" whose single-minded devotion to the man of her dreams leads her across the globe and directly onto the front pages of tabloid newspapers. Joyce's crusade for love and personal vindication takes her through a surreal world of gun point abduction, manacled Mormons, oddball accomplices, bondage modeling, magic underwear and dreams of celestial unions. Equal parts love story, film noir, brainy B-movie and demented fairy tale, Tabloid is a delirious meditation on hysteria from a filmmaker who continues to break down and blow open the documentary genre.

评论:

  • 塞山柳 9小时前 :

    正发生>生门>坡道上的家,连着来就是整个生育过程,对女性来说都是满满的恶意,道理很简单,如果想要毁掉一个女人的一生,只需让她怀孕。另外想说,女主演技真棒!

  • 司马觅晴 5小时前 :

    片名一语双关的“正发生”,手持所带来的现实感对应了片中的“正发生”,观众对于女性主体的凝视对应了当下的“正发生”,那疼痛感刺穿荧幕的几场堕胎戏加重了这一点。

  • 巨凯康 0小时前 :

    这个世界就是太缺乏这样的电影了,这样直接的,血淋淋的,感同身受的,关于女性的困境的电影。女人为什么不可以选择不成为一个母亲,女人为什么要因为这种选择众叛亲离,要因此放弃毁掉自己的人生,要面临健康生命的风险。这仅仅应该是女性的选择而已,凭什么要剥夺它?这种血腥,冷酷,而又直接亲密的视角正是我们需要的。把自己放在女人的位置,去体会女人的痛苦,才能明白这个世界拿走了女人多少自由。

  • 介永言 6小时前 :

    很难想象是金狮奖的片子,手段和内容都毫无新意,中规中矩稳扎稳打。

  • 安修明 0小时前 :

    To be a grail, or to be a human being.

  • 孟雅爱 6小时前 :

    在生理心理双重折磨下

  • 墨平蓝 6小时前 :

    比《阳光普照》崩得还快,比《内特拉姆》还要想当然还糟糕。充斥着“嘿我来告诉你们观众一个隐喻你猜接下来是不是依然是这个隐喻?”的聪明劲。真正的“人性反转+生活体悟+台式苦情”短视频拼贴。爆笑程度>99%春晚小品。“我在这边看你表演已经忍不下去”(当然不是贾静雯的问题,是钟孟宏的问题)。

  • 俎星海 6小时前 :

    1. 虽然题材有点老套,但是导演把它拍得很痛、很真实,女性的无助和挣扎真的很令人心痛😭,但缺乏了解读的空间和深度

  • 宏香天 2小时前 :

    4.5.电影传递了超越肉身的“身体疼痛”,这样的“疼痛”是我们发现几十年后的今天女性依然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主权,是我们发现这样的剥削与压迫依然是the happening reality,是那些抗争与互助下女性无法回避的关于牺牲与选择的collective memory.将关于子宫与孕育的谎言在父权制的面前打破,告诉你们真正血淋淋的关于身体政治的一切。那么,那些依然希望囚禁并掌握子宫的男人,你们准备好面对关于生存与现实的拷问了么?

  • 坚弘文 1小时前 :

    全程守护天使视角

  • 性妮娜 3小时前 :

    女性重新夺回身体选择权的一个经历,是如此的痛苦艰辛,用极为私人的视角进入展开故事。对于时代来说挺重要的,对于威尼斯挺平庸的

  • 卫骋然 8小时前 :

    相比于柏林的《忍者宝宝》和戛纳的《钛》,这部拿下威尼斯金狮的怀孕题材作品显得更加压抑和稳重,不使用隐喻和概念来包装,不尝试调剂氛围,以极其真实的镜头来书写一位六十年代女学生非法堕胎的全程经历,这样扑面而来的严肃令人喘不过气,奥黛丽·迪万将镜头脂质怼到安娜玛丽亚茫然痛苦的面孔上,一部极具时代性的作品,大概在女性文化史上会留下属于她们的位置。

  • 书晓兰 9小时前 :

    开头非常巧妙的小反转,叛逆的变成乖顺的,而框架内的变成了不安定的,照护与被照护的变化让生活这个罐子被晃动了一下,渣子、凝固也隐匿在罐底的东西都浮现出来。瀑布出现时的声效完美,像粗重呼吸,像疯癫前兆。到后半段,从搬家后饭桌那场戏开始有点鸡汤,算是遗憾。前面的部分都可圈可点。口罩遮面,蓝布遮窗,阻隔、遮挡用得真妙,疫情之下,封闭之心被砸开,如冰封碎裂成瀑布,瀑布又缓成溪流。几个人的演技都值得赞叹。

  • 妍香 8小时前 :

    这部金狮奖作品,题材关于堕胎,很多类似的影片都获得过重要奖项,这其中还得数《四月三周两天》最为优秀。当然相比较而言,《正发生》的尺度很大,全程给人的紧张感和危险系数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是替女主捏了一把汗。除此之外,就没看到其它值得深思的地方,或许还是这样的题材所衍生出来的优秀作品有很多部吧。

  • 尹建元 6小时前 :

    简单的题材,全篇就围绕着一个事,跟拍风格下的情绪展现:不敢相信、惶恐、接受、尝试、绝望、最后一搏、重生。严苛政策之下,连生命都可以放弃的人们在追求什么?结尾部分的不适感甚至超过了《钛》,因为太过写实。

  • 堵新翰 8小时前 :

    每一次,她和他经历的都不是同一件事。可怕,因为真实。

  • 卢建柏 8小时前 :

    近些年的颁奖季,关乎堕胎和生育的女性议题一直为评委会所青睐,无论是是《从前,有时,很少》到《女人的碎片》《钛》再到如今的这部作品,世界好像始终在找出女性生育权利或者说是自主力量的异同,以女性之痛刻意放大细节加强痛感,以4:3的画幅使观众视觉限制在这些并不高明的痛感表达之中,如果说真的利用痛感的共情来表现前卫的拍摄手法,那生育或者堕胎时进行的手段手法完全可以按照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相比于其他同类题材,营造痛感,刻意制造的性别对立,以及无处安放的躁动才是具有其独特性的地方,记录某一时段的性别权利的不公标准,影像化并以加缪和萨特的哲学思想包装也许值得参考,但从思辨性上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真的想要引起共情,或者说是另一维度的思考,不如给他们看一部实实在在的生育/堕胎纪录片,那才是真正的正发生…

  • 卫凡月 5小时前 :

    演墮胎女醫生的演員在《花神咖啡館》裡扮演過波伏瓦。

  • 势依云 9小时前 :

    这是一部恐怖片!一种只会缠上女人的病,一种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 印浩宕 5小时前 :

    演墮胎女醫生的演員在《花神咖啡館》裡扮演過波伏瓦。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