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洲彩 5小时前 :

    剧情和表演细腻,比阳光普照更加感同身受。特么贾静雯这样的女人,即便精神错乱了,只要不杀我,我愿有命就会抱着她。

  • 贝合乐 1小时前 :

    所有的河流都连在一起,你流进我,我流进你。脑海中关于瀑布的声音,变成了一份无言的预兆。未来怎么样,没有人会知道的。你当下渴望下一场雨,雨来了;你又开始抗拒雨的来临,雨似乎走了;所有的雨水和泪水汇聚在一起,雨还是回来了;瀑布有没有带走记忆,没有人知道,就像未来会不会忘记,也没有人知道。非常喜欢,一如既往的好。

  • 祢乐双 0小时前 :

    3.5 “每个人都有难堪的过去,只是大小不同而己。而且,末来会怎样,也没有人知道。”

  • 蒿山雁 5小时前 :

    用病态的调调窥探一个破碎家里残存的温暖。大背景下是yq横行经济下行,小家庭里是夫离家散生活拮据,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努力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向。瀑布虽然超脱了一下现实,强行设置了小温暖,病友抚慰、主任照顾、女儿生还等,大概是我们都需要给生活一点希望吧。

  • 越曼吟 0小时前 :

    台湾电影这两年似乎偏爱关注人的心理问题,试图通过个体的精神问题去映射时代的症候。《阳光普照》是这样,《瀑布》也是如此。结尾处女儿在瀑布中历险活下来,即映照着母亲最终从思觉失调中痊愈。他人必须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才知道濒死的感觉是什么,否则很难与患者感同身受,哪怕那是与自己血脉相连又日日相处的人。大陆的电影中也不乏有精神病患者的形象,但还多停留在符号的层面,只有一层象征意义,用这个符号来衬托现实的荒诞。少了一点勇气,也没有深入探究的耐心。钟孟宏是真的塌下身子去拍这部戏的,加半星。

  • 祁晓宁 0小时前 :

    配上台词 给我感觉像是阳光普照的续曲

  • 畅逸 1小时前 :

    看似的隔阂,只是一扇门的距离;

  • 闫鸿信 3小时前 :

    我想这是一部核心关于自我成长的故事,但是自我成长不仅离不开自我,更离不开周遭,可我们处理周遭和处理自我时总不免会迷失、不知所措和失去方向,然后生活也变得混乱和飘摇。具体的感想还需要整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非常难拍的电影,然而表演、摄影等各个方面都呈现了很高的水准。尤其要说的是贾静雯很勇敢,这个角色真的很难演。剧情和表演在影片的最后一刻,电视画面和演员脸部特写切换中到达极致,表演整体可以说是“丝丝入扣”,给贾静雯一个大大的赞!总体来说,演员功力相较于角色的难度来说稍稍显弱,但是他们很努力,所以有了意外惊人的效果。我们没有人可以老练的面对生活的一切,演员、角色与观者一同在成长。觉得瀑布在各个方面似乎都会阳光普照更好,更真实、却又更明了。在这部电影里,人们似乎可以找到阳光普照里没有找到的答案。

  • 骏卓 6小时前 :

    好喜欢背景音乐,魏如萱贡献了安静又迷人的一场戏。但故事的文本实在太弱了,基本都是依靠情绪在推进故事,然后在情绪最高点时呼应「瀑布」的主题,整体像是一个短篇小说。 瀑布的意思是「理不清的愁绪,时常轰隆隆地在心头炸裂开来,急流而下,却不知道落水要流向何处,堆积成了解不开的心结」。 不要再问我「你还好吗」? 我会想办法好起来,好好地和你一起过下去。

  • 泉悦心 1小时前 :

    家里客厅上挂的黑泽明的《电车狂》的海报,对着餐厅,可能是罗品文思觉失调的主要原因(不是)

  • 森芳润 3小时前 :

    從19年之後,鍾+張從〈腿〉開始的創作(以及這部片),題材選擇都在往更大衆的生活層面去經營(事實上陽光普照也是,但那套調度依舊是鍾往常電影的慣用手法),而這部片更像是一個蹭COVID-19熱度改出來的故事。故事更像是電視劇而不是電影。尤其這片前一小時的戲處理得很糟糕,劇情上本不應該笑的,從結果來看就變得很尬很好笑。但很明顯的,這部片跟他過往電影的調度比,那種透過威嚇人物來達到觀衆心理關心的調度手法收斂了很多很多(個人覺得是件好事),雖然似乎也導致整個劇作質量一同下降了。後續的創作類型有待觀察這一趨勢。★☆

  • 糜柳思 5小时前 :

    逆境时,生活的磨难总是像失控的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像瀑布一般迅猛倾泻而下,中人者只能被轰鸣爆裂的急流冲下,无力挣扎。但是到达谷底后睁开眼睛,顺水流飘荡,终点是涓涓的小溪流。

  • 阎修然 3小时前 :

    远不如《美国女孩》。女性困境但凡没有亲身经历,靠想象出来再做所谓的“艺术加工”,八成都是台词悬浮、无病呻吟、喧宾夺主,正是因为“不真实”,里头的文学性有股挥不去的假文青味道。所有的角色讲话都有气无力、死气沉沉,对白文本也无趣得很,人物关系和场景的架设刻意,生活感稀薄,使得演员的演技发挥不出多少真情实感。前半拍成了悬疑恐怖片,后半突然母女温情暖暖;哪怕说以母亲思觉失调而造成前半女儿展现的叛逆感假象,可是到后面连一点过渡都几乎没有,导致前后观感严重割裂。女性议题饭真好恰,反正恰就对了,是吧?

  • 衣若翠 8小时前 :

    4.6还是阳光普照的味道,前半部分以疫情开始多少有点装神弄鬼的味道,直到罗品文到超市工作开始味道才正了起来,钟孟宏的片子的绿色都是充满希望的纯纯的绿色,所以片子虽然平实但是有种稳稳的幸福。

  • 珠歆 0小时前 :

    喜欢蓝色幕布的意象,还有隔绝牛奶温度的塑料布。总之,看完心沉沉地坠落下去,仿佛一切都会走向崩坏,“不要问我还好吗?我答应你,会好起来。”

  • 貊林帆 3小时前 :

    2022-03-20

  • 隆辰韦 0小时前 :

    前三十分钟的反转很精彩,讲述日常生活暗流涌动的方式很台湾,平静中带有一些迟滞和疏离,偶尔情感爆发的时候也是这样,会想起杨德昌。但也有一些suspense,对人物以及母女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挺说不好的,所以对整个电影的理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其实最不理解的就是母女情感的修复,比较喜欢精神病院友的小故事【其实如果接受其鸡汤设定就可以有个着力点去理解了,但恰恰不喜欢结尾所以拒绝这样

  • 贾以彤 2小时前 :

    电影的气氛真好啊,谁能不喜欢台湾呢,倒是这个突兀的结局显得多余,就这么平静地结束也许会更好。可能因为身边有朋友的家庭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就更深些,撕裂的人生里,能出现光一样照亮自己的人太难了。十几年没看过贾静雯的戏了,虽然不再有年轻时的光泽,但演的太好了,和《华灯初上》时再见林心如一样的惊喜。谢谢台湾。

  • 骞天 9小时前 :

    钟孟宏对疫情时代最有温度的记录,但又不仅仅关于疫情,当那些测温、口罩、隔离的场景渐渐随着故事发展后开始变得不再重要了,电影也真正的走入到人物内心的世界,装修工程的脚架和帏幕阻拦了屋子中的阳光和交流,母女两人的战争激化着,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我们对外界、对他人的感知失去了温度,瀑布的意象在电影结尾处的几分钟才明确下来,犹如激流卷走了生命,但瀑布又是一种提醒,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日常的可贵,人可能无法抗拒洪流,我们都住在没有围栏的高楼,随波逐流之中我们是否能回头看看自己失去了什么呢,当世界无可避免地走向消逝,这些曾经的痛苦和磨难会变成保护我们的铠甲,因为在命运的侵蚀中,我们拥有彼此依靠的力量,钟孟宏将这个下行的故事拍得非常平稳,既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放大悲剧,而是用一种中国人独有的坚强与希望注解

  • 洪夏波 5小时前 :

    落差。结尾也还是未能免俗,反向瀑布了一把,略抓马。无病呻吟也好不痛不痒也罢,台湾电影总还是能叫人心变得柔软的。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