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荀忆之 9小时前 :

    这,这根本就是好莱坞版《你好李焕英》吧!不过杨紫琼的角色,更加去温情化,彻头彻尾的“恶魔母亲”:否定自己的人生,放弃改变的可能,沉溺幻想的虚无……子女的不同选择,就是对她人生的全面否定,是她最害怕面对的。电影将远远称不上叛逆无非是刺青和同性恋的女儿塑造成想象中的大反派,这思路和把小孩送去给杨永信电一电就能治好不听话也没两样吧,结局却依然顺拐地走向和解与大团圆,太可怕。

  • 鲍浩丽 5小时前 :

    真希望全片就结束在两块石头上啊,再往后看得真累。

  • 鹏振 1小时前 :

    后疫情的类型片多少沾点大病

  • 祁宝辉 1小时前 :

    这,这根本就是好莱坞版《你好李焕英》吧!不过杨紫琼的角色,更加去温情化,彻头彻尾的“恶魔母亲”:否定自己的人生,放弃改变的可能,沉溺幻想的虚无……子女的不同选择,就是对她人生的全面否定,是她最害怕面对的。电影将远远称不上叛逆无非是刺青和同性恋的女儿塑造成想象中的大反派,这思路和把小孩送去给杨永信电一电就能治好不听话也没两样吧,结局却依然顺拐地走向和解与大团圆,太可怕。

  • 解忆南 4小时前 :

    我已经看过了这里的一切,宇宙不值得我爱,但我本能地爱你。软弱的你,一无是处的你,把所有物品都贴上眼睛。它们都是你的眼睛,石头也因此有了生命。可爱的眼睛,琐碎的眼睛,快和我一起贴满整片夜空,让它们变成星星掉下来守护你,变成毛茸茸的小狗和香肠手指,变成爪子柔软的浣熊和披萨形状的展板,你的武器。宇宙不过是一间卡通卧室,因为这些塑料眼睛,我开始有点留恋这里了。

  • 淳于天蓉 7小时前 :

    可以和青春变形记、你好李焕英一起,变成«东方母女三部曲»,给好莱坞疯狂灌输亲情电影

  • 歆彩 6小时前 :

    有一种摸电门的感觉。无法无天,但又乏善可陈。在每一个平行宇宙我都爱你。

  • 枫茹 3小时前 :

    看了两次。很多桥段创意真的很棒。但是这部片子的性别观念以及对于传统家庭婚姻的捍卫真的非常bother我。女性反正就是妈妈女儿和妻子,互相套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 鑫雪 5小时前 :

    《2001: Rick and Ratatouille in the Mood for Love Interstella During Star Wars in Matrix》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终极答案指向42还是爱。我们东亚人啊。“对一切怀有希望,不是我的天真,而是我的生存方式。”我又开始自私地在虚构人物身上寻找自己的角色。

  • 沛灵 6小时前 :

    抛去电影明显的(东亚)身份构建的问题不谈,《瞬息全宇宙》的形式有着明显的诗学立场声明。多重世界网就像结构主义里各种未显现在文本中的范式层面,而电影将其做了显像化处理,在文本句法层面得以对其进行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呈现。这些多重宇宙又像摊在女主角桌上的那些账单,也像创作者创作时桌上那些可供进行互文关联的文本。最终组装起来的文本依然呈现结构性而非后结构性,因为其中身份构建的核是铁打不动的。正如西方在东亚题材上将东亚文化直接和家庭划等号一样,本片对于(文本的)彻底去中心化持怀疑态度,它就像黑暗贝果一样等同于虚无主义。而爱的拯救则发生于人与人之间基于理智的彼此承认。这符合古典主义的人文精神,而这也是市民阶级对人的理解。

  • 昝阳华 9小时前 :

    影片可以看做是在中年危机、家庭矛盾、攻苦食淡但味同嚼蜡的生活状态+平行宇宙(宇宙跳跃)概念加持之下的《盗梦空间》+《黑客帝国》。剧中的动作桥段则是成龙style《自杀小队》及各种致敬周星驰电影。不肯妥协的、渺小、愚蠢、坚硬、自大的石头现身的桥段与平行空间频繁快速切换的桥段简直《2001太空漫游》神降附体。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不是有了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若没有了爱,这个世界何止是太过乏善可陈......影片的主题是爱、坚持、理解与接受。“我见过了每一个宇宙的自己,之所以仍然选择这个最糟糕的宇宙,是因为我要和你在一起。我们就算是两块石头,我也会跟你跳下悬崖。”最后,死亡和缴税真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两件大事。

  • 梅慧 7小时前 :

    此片想要表达的观点无疑是有时代性的,但还是太过悬浮,无论是女儿的宇宙虚无主义困境还是被草草带过的母女矛盾都不够让人产生共鸣,“be kind” “feeling”的表述太过浪漫主义,“Be kind”在某种程度上是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一种方式,但真的可以解决人与人的冲突吗?“feel life”“feel love”就可以解决虚无主义的问题吗?结尾在车外的一段对话,本以为母亲会说出之前没说出口的那句I’m sorry,但却是一段说教 一段非常不生活化的独白。总的来说是一部优秀但过誉的娱乐片

  • 茜雪 4小时前 :

    推薦給大伙人合家歡。電影就是讓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魔法,一切本都不可能聯通的情感甚至可以互相影響。困住人們的从来是「情境」,而情境又是最表象的,一側是虛無,一側是愛的信念。儘管如此,電影時而還是成為了堆砌那些重複了無數次的道理和慰藉言詞的平面,彷彿節奏不是為了前進,而是原地撿起更多碎片。或許商業電影節奏的趨勢已經是成為超長預告片。

  • 琬彩 5小时前 :

    缝合怪,全缝上了。邵氏,matrix,R&M.........但务必注意,本片部分镜头的强光可能会造成癫痫

  • 晨凌 1小时前 :

    期待太高,果然會出事。很像這個時代的產物,類似instagram和facebook那種動不動就更新的換皮膚遊戲,只是一直不停切換宇宙和服裝,看得很疲勞(我相信用電腦看會更累),直到最尾也沒講清楚她們兩個到底怎麼了,但就要收尾咯——就像一個精力旺盛的單身漢,眼見夜幕終於降臨,於是熱切地把媳婦推倒在床上,最後急不可耐地拉上床簾一樣地,得出了那個萬能結論,「愛拯救一切」、「要活在此時此刻」。

  • 莲优 0小时前 :

    和《瑞士军刀人》一样的幽默感,不太get到,个人觉得很低俗。设定也没觉得多有创意,太沃卓斯基了。大部分中文台词很西化,可是《花样年华》那段台词又出奇的好,很诗意,不像是同一个编剧写的。

  • 龙权 1小时前 :

    用迷影和流行文化进行拼贴 用图片 玩偶剧 PPT电影 漫画以及平行宇宙各种元素大乱炖 实际上概念《超体》已经做过了 叙事也老套了 还没走出西方亚洲家庭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刻板印象 所以看到一半我朋友睡着了 我疯狂吸入可乐来保持清醒 从视听来说镜头太一般了 但声音在混杂的空间中反而有新意

  • 粱俊茂 7小时前 :

    太喜欢啦,想摁头给我认识的每一个人// 尽管脑子里有一个更黑暗的结局,但现在这样也很好,我们都还要活下去不是吗?// 我有papercutphobia我我我我我我在电影院鬼叫了整整两分钟给AMC Empire 25 4月9号6pm场的全体观众跪下道歉了🙇‍♀️

  • 璐寒 6小时前 :

    作者趣味的彻底释放 敞开玩!这就是那种为数不多看完后叫人由衷感叹“看电影是一件多么幸福和美好的事情”的元电影。在这里 找回一个再爱电影的理由。// 2022 4.9 影院二刷后好感下调,经不起细品。

  • 羊湘云 2小时前 :

    虽然天马行空,但全程一个梗玩到底,真是疲累,所谓东亚家庭关系就那么回事吧,家长里短剧还没看够么?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