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母亲的身影,总是这麽近,又那麽远。外婆去世,八岁的奈莉随妈妈回旧居收拾,但大人哀伤的世界却容不下孩子走进。与爸爸相依的奈莉独自走到森林寻找妈妈儿时搭建的树屋,遇上同龄的玛莉安,名字跟母亲一样,两人开展了一段短暂而亲密的友谊。
  继《燃烧女子的肖像》(2019)后,瑟琳·席安玛以细腻的女性触觉,潜入小孩敏感而脆弱的内心,在如幻似真的童梦里任时空暗换,与新相识相知相遇,分享悲喜哀乐,实现每个孩子心里都曾有过的美丽童话。如何去爱那个不完美的人生。

评论:

  • 答杏儿 6小时前 :

    是不是没有价值就没有了意义 那些被忽略的不是东西 是生命

  • 赏涵涵 8小时前 :

    不是只有胜利的战役才值得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疫情正在消磨这个世界的所有人,我们遭受的无力与痛苦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是值得记录的。

  • 独安翔 8小时前 :

    “It's not my department” 每个人都在说这句话。

  • 锦橘 2小时前 :

    本子,想说的太多,就不说了。

  • 林佳 1小时前 :

    他们将灯光照向了弱势群体,他们不是新闻上滚动的数字,而且真实鲜活的个体,每个人的离去都是冰冷黑暗的切实痛苦。最后的独白是一种无力的控诉,而我们却想为这种无奈的勇敢鼓掌呐喊,这部戏里的朱迪演得太好了!

  • 浦冬菱 5小时前 :

    所有的宏大叙事与歌功颂德都比不上普通小人物的故事来得更有力。

  • 萱梦 6小时前 :

    英国政府抗疫工作的一个缺点就可以拍一部电影来批评,上海这次是要拍多少部?

  • 谬香岚 9小时前 :

    一个小故事,一个平凡人,切入点特别好,故事讲的很清楚

  • 答长霞 1小时前 :

    从护理院这个小类别切入,展现英国对新冠疫情的防疫过程和普通市民的心理变化,结局不落俗套,挺好的。

  • 月桂 3小时前 :

    从护理院这个小类别切入,展现英国对新冠疫情的防疫过程和普通市民的心理变化,结局不落俗套,挺好的。

  • 桂靖儿 6小时前 :

    一家养老院在暴发新冠疫情时发生的事,拷问英国的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利物浦口音的英语几乎听不出来是英语。电影分享会推荐,刚上映10天就能看上了,真不错!

  • 材腾 4小时前 :

    大概在2020三四月份左右吧,新冠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我憋疯了出去散步,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忽然发现一个宾馆改建的老年公寓,他们大门被封了,拒绝任何探视,但是在一楼大厅窄窄的落地窗前坐了很多老人,都在出神望着窗外大马路,这个场面我忘不掉,那种感触很难说清。又联想到我爷爷,即使他是呆在自己家里,新冠那段时间因为不能出门,也得了抑郁症。我有时在想,人自己不感染,不在漩涡中心,很难体会到被灾难波及的人们的感受。但看到文章,影视剧,以及到现在还留存的记忆涟漪,感受到的余波,我这普人,没感染过,竟然已经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了吧。

  • 杭康宁 4小时前 :

    Never is. Never is. It’s always someone else.

  • 翠妙旋 9小时前 :

    #帮Kenny翻身那段真的让我秒回2020年初,出个门要套得严严实实,口罩帽子,回来要把口罩扔掉,衣服特殊清理然后洗澡

  • 耿英韶 9小时前 :

    从护理院的视角切入,侧面展现新冠疫情蔓延中最脆弱的场所之一——护理院的日常。中间求助那一段从演员到摄影再到运镜真的很突出,再配上疫情播报与健康提醒,小人物的无力感直接就满溢出来,这才是关于疫情题材的正确拍法

  • 错雁菡 5小时前 :

    女主对镜的呐喊和凝视让人不寒而栗不敢直视屏幕…

  • 锦雅 3小时前 :

    镜头打一开始就很压抑,节奏有种刻意的凌乱。叙事的时间线很简单,推进很快,高潮在一瞬间爆发,结尾像是一种呐喊。五星是因为电影讲出了一种真实。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同样需要被人看到。

  • 梁丘飞兰 9小时前 :

    他们拍他们的问题,我们拍我们的成功案例,事实就是如此我就不明白这都有人能扯到中国医生那去

  • 树吉 8小时前 :

    明明有这么好的切入点来讲疫情,隔壁偏偏恶搞成丧尸剧就觉得讽刺。

  • 梓凯 3小时前 :

    这只是电影,所以结局可以拍得这样荒唐,在这样的境遇下,就是想“逃”而已——从人的本心出发表述人最真实的想法;并没有记录轰轰烈烈的伟大,只是想告诉幸存者们逝者的痛苦,不要忘记悲伤和狼狈的政府。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